章节目录 第378章 房贷

    第377章 房贷

    从开元至今,又或者从大唐开国至今,掌握铨选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这个权力,可以说是人臣极致了,哪个皇帝也不能让一个人将人事权都管了。

    但是呢,无论皇帝将这个权力平摊给了几个人,其中必然有一个是权柄最重的,这个人就叫做首辅,也就是首相。

    而到了李林甫,他手里的人事权,在李隆基的纵容下,已经达到了巅峰,可以说,是开国以来,人事权最大的一个宰相。

    李瑁必然是要改变这一局面的,但是方式要柔和,毕竟李林甫是他的拥,

    基哥还没入土就剥夺了人家的部分权力,太伤他了。

    也显得李瑁太薄情。

    所以无论李适之他们怎麽推举卢奂,李瑁这边都是表现的犹犹豫豫,一直在询问李林甫的意思。

    这可是吏部尚书,李林甫愿意交给严挺之,那是因为严挺之顺从他,其实权力还在他手上,但是交给卢奂那是方般个不愿意的,因为卢奂一直在跟他对着干。

    「铨选之务,乃用人之根本,用人,乃国事之根概,国宝郎还年轻,做法比较激进,不宜交付吏部,」

    李林甫在宣政殿,朝李瑁道:

    「臣绝非贪恋权力之人,然新旧更迭之际,人事变动之勤,远超以往,即使是臣,仍觉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疏失,国宝郎可为辅佐,却不能为主事,望陛下明鉴。」

    他这句话,隐藏的意思非常多,新旧更迭,是在暗示李瑁,我知道你会安排很多新人,我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卢奂有没有准备好呢?他会帮你大肆安排心腹吗?

    再者,铨选四贵,一直都是以我为主,卢奂要是接手吏部,肯定会抢走我很多权力,他还嫩,这麽大的权力交给他,他把握不住。

    卢奂听到这里,已经咬牙切齿了,今天在座的都是顶级大佬,没必要装的云淡风轻,这是吏部尚书,你怎麽可能云淡风轻呢?

    你自己不去争取?指望别人强加于你吗?

    他跟李林甫在用人方面,本来就冲突非常大,其实准确来说,真正与他冲突的是李隆基,因为李林甫是遵照李隆基的用人原则。

    什麽原则呢?还特麽是关中本位,准确点叫做两京走廊集团,而且这种趋势,在武则天时期起来的那帮人才逐渐落幕之后,更加的愈演愈烈了。

    卢奂毫不客气道:

    「按我大唐制,五品以上官由圣人直接任命,五品以下除去员外郎丶御史丶

    供奉官之外,文官由吏部铨选,武官由兵部铨选,但是自有政事堂(中书门下)之后,便全乱套了,三省六部变得有名无实,一应官员铨选,全都出自政事堂,此乃张说之罪,我以为,是该革除积弊了,首当其冲,就是取缔中书门下。」

    他这句话,无疑是穿云裂石,将在座的不少人都给震住了。

    都知道卢奂这个人说话很刚,但也没想到刚到这个份上,他这个建议,等于是削弱了很多人的权力,首当其冲就是右相和左相,而相反,因此受益的人,数量更为庞大。

    「你疯了!」李林甫沉声道:

    「燕公(张说)之得失,岂容你在这里大放蕨词?」

    政事堂,最早源自于唐太宗时期,当时设立政事堂,是因为中书省和门下省斗的太狠,所以李世民将尚书省拉了进来,组成了一个由大佬参议的枢纽部门,

    这一时期还叫三省参议,平起平坐。

    后来,因为李治时期使职官员的增加,而很多使职是直接跨过政事堂,只对皇帝负责,因此造成了三省与使职官在行政体制上的冲突。

    最显着的便是节度使丶水陆转运使丶经略使丶采访使丶按察使等等。

    使职官本来是临时性的,结果好了,成永久性岗位,政事堂管不了了。

    因而张说改革,从三省参议,直接改为三省合一,组建中书门下,将使职官员的监督和管理权收回了一部分。

    但是这麽一改,弊端在于,中书门丁下的老大,权力太大了,什麽都能管。

    眼下的六部主官,几乎无法决定任何大事,都是首相说了算,别说卢奂忍了很久,尚书省那些人更是忍不了。

    所以卢奂这话一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予头几乎全都对准了李林甫。

    这一招狠啊,李林甫被打的都有些措手不及了。

    他知道李瑁上位肯定会收权,而他也为此做好了准备,毕竟他是不会SB到去跟皇帝争权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卢奂竟然敢说出这话。

    而他又猜到,李瑁肯定是意动的,毕竟卢奂也不是SB,他是顺着李瑁的心意来的。

    拆解首相的权力,最合适的莫过于拆掉中书门下。

    李林甫沉声道:「那麽今后各大藩镇,谁去约束?」

    「自然是陛下,」卢奂道。

    这句话,很多人就没有跟着附和了,因为皇帝一个人管不了,张说当时又不是瞎改的,就是因为皇帝管不了这麽多事务,才组建的中书门下。

    大唐十大藩镇,所有监督权和管理权都交给皇帝?累死他也干不了。

    「真是笑话,」陈希烈冷嘲道:

    「我还以为你有什麽惊天言论,说来说去,还是重走老路,那条路是行不通的,你以为你比燕公还有能耐吗?」

    卢奂呵呵一笑:「还有一个办法,今后中书门下只管藩镇事务,三省事务,

    三省自己去管。」

    「我赞同!」李适之这次不犹豫了,非常利索道。

    三省权力回归的话,门下省那可是主管审核的地方,权力大了去了。

    兵部尚书崔翘,也赶忙看向李瑁道:「臣也以为合适。」

    「合适个屁!」李瑁突然来了一句。

    这下子,殿内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了,静静等待李瑁的下文。

    这帮人全都在想着去瓜分李林甫的权力,他们也不想想,哪个皇帝刚刚上位,会去这麽放权。

    李瑁他现在敢放权吗?打死他他也不敢。

    他可以从李林甫手里收回一部分权利,但绝不能被别人拿走,他现在已经非常清晰的认识到,皇帝,并非看不出国家的弊端在什麽地方,而是不敢去随意改动,因为会涉及到自身的利益。

    他肯定要改革,但前提是他自己的权力稳固之后,才改的动,眼下怎麽改?

    一旦三省六部拿回各自的权力,那时候会冒出很多给他挑刺的人,因为大家权力均摊了,矛盾减少了,那麽就要给皇帝挑毛病了。

    管理这帮人,真的不容易。

    「铨选的事情,还是得右相担着,撤销中书门下,更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去做,」李瑁脸色阴沉的看向众人道:

    「当然了,科举不能停办,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科举都不能停,今年的士子都已经入京了,你怎麽停?让他们回去?这是乱了纲纪。」

    说罢,李瑁朝卢奂道:

    「今年的科举,朕就交给你,中举之士子,该怎麽安置就怎麽安置。」

    卢奂赶忙揖手道:

    「臣领命,陛下英明。」

    这下子,等于李瑁给了卢奂一个有使用期限的人事权力,算是特事特办,今年的士子将由卢奂全权安排,也就是说,他要负责给士子们腾出一些岗位,那麽势必就要罢免和迁任一部分官员。

    这是得罪人的事,但卢奂总是喜欢这麽干,这就是李瑁最欣赏对方的一点,

    心中有国家大义。

    等到卢奂将这次科举办的漂亮了,李瑁就会藉机将吏部交给他。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之后,李林甫与李瑁对视一眼,两人同时露出苦笑。

    「臣也没有想到,来的这麽早,这麽猛烈,」李林甫摇头道:

    「看来臣过往树敌还是太多了。」

    李瑁笑道:

    「能者多劳,乾的越多,必遭人恨,朕知右相,自不会为旁人所扰,中书门下不会动,首相也不会动,右相从前怎麽做,今后还怎麽做,有朕给你撑腰。」

    他现在必须稳住李林甫,因为李林甫眼下,依然在迎合他,皇帝需要这样的人。

    李瑁需要慢慢的从对方手中拿回权力,而不是强行夺取,因为李林甫是个明白人,他会慢慢交出来的。

    权力这玩意,只能慢慢拿,一下子拿回去,你也握不住。

    正如刚才卢奂建议的那些,皇帝直接管理藩镇事务,开特麽什麽玩笑,我能管的了吗?我有那个本事吗?

    我不懂啊。

    外行不要去干内行的事,这是李瑁对权力划分最基本的标准。

    「今年的科举,你不要给卢奂使绊子,让他去闯一闯,」李瑁柔声道:

    「有些官员尸位素餐,该办的就要办,尺寸你自己拿捏,当然了,朕也不是说士子做官就肯定能做好,但总是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堵死人家的路,就是堵死你自己的路。」

    李林甫点了点头:「臣会尽量配合他,陛下放心好了。」

    「朕自然放心,」李瑁起身,将李林甫亲自送出殿外:

    「朕对右相,从来都是最放心的。」

    李林甫露出一副感动的表情,揖手之后,缓缓离开。

    他感动吗?他是不敢动。

    郭淑回来了,她今年不过只有十八岁。

    十八岁的女人,身体甚至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呢,但是她却即将成为全天下最有权柄的女人。

    进入灵堂之后,郭淑按照制度,肯定是要哭灵的。

    她跟李隆基这对公媳之间,可以说一点感情都没有,甚至都没有见过几次面,说过的话更是少的可怜。

    但是郭淑却是迄今为止,哭灵哭的最惨的那一个,跪在地上的时候,鼻涕都快流到膝盖上了。

    那眼泪就跟水壶似的,哗啦啦的往下流,李瑁都快看不下了,他都不知道自已这个媳妇这麽会演。

    这是有人教的,谁呢?郭子仪媳妇王氏。

    王氏这次也回来了,因为女婿已经是皇帝了,她不用拖家带口跑灵武避难去了。

    不过她这次回来,肚子已经显怀了,也就是说,郭子仪在灵武也没有老实,

    跟他媳妇挺躁动的。

    也正因如此,所以郭淑回来的这麽晚,再迟几天,基哥的棺材就要被摆在陵寝旁边了。

    哭了一阵之后,郭淑率先起身,被一旁的诸多王妃好一阵安抚。

    从前这帮人是会打架的,现在呢,郭淑如众星捧月。

    终于不再大喘气之后,郭淑起身过去,将杨玉环也给扶了起来:

    「太妃快起来吧,今后千方要保重身体。」

    杨玉环浑身颤抖着起身,没有敢抬头去看郭淑,她又不傻,这哪里是怜悯她,分明是另外一种示威。

    当你打算对付一个人的时候,那麽最好不要让他看出来,否则人家有了防备,你不好下手。

    杨玉环不管怎麽说,也是跟在李隆基身边有些日子了,耳濡目染,也知道这人心鬼域,复杂至极。

    韦妮儿只是踢了她一脚,明摆着是告诉她,今后不会让她好过,但是郭淑,

    恐怕是要下狠手的。

    杨玉环起身之后,本想收回手臂,却发现被郭淑紧紧的抓着,抓着她,往李瑁方向去了。

    「陛下,太妃今后,应居何殿,可否交给臣妾安置?」郭淑问道。

    李瑁点了点头,什麽话都没有说。

    高力士也是内心一叹,心里多少有些不忍,道:

    「圣人与太妃最喜花萼楼,太妃之物,也尽在楼内,不如就去花萼楼吧。」

    郭淑嘴角一动,点头道:

    「高将军所言极是,正所谓睹物思人,惟有花萼楼,可令太妃慰藉相思。」

    一句话,高力士便感觉到这位未来的皇后非常难缠,怕是不好伺候了。

    于是他抱走皇长子李信,吩咐礼官进来,安排李信行孝礼。

    李信身份就不一样了,没有继承人之名,却已经有继承人之实了,嫡长子,

    嫡长孙,李瑁名下第一顺位继承人。

    他祭拜他爷爷,礼数是非常复杂的,反正大概意思就是:爷爷你放心,我会变得很优秀。

    郭淑坐下之后,韦妮儿便在地上碰了她一下,小声道:

    「你刚回来就针对她,目的也太明显了,这麽多人看着呢。」

    她还好意思说人家,她自己都踢了杨玉环一脚。

    郭淑小声道:「这个祸害需早点处理掉,杨贵妃这三个字,今后不准宫内任何人再提。」

    韦妮儿最清楚郭淑是个狼人,闻言道:

    「别乱来,以免给夫君添麻烦,十娘(杨绛)一直没有为她求情,就是等着你回来呢,冲着十娘,你也不要下手太狠了。」

    郭淑环顾左右,异道:「十娘呢?」

    「昨晚熬了一夜,身体不适,夫君让她下去休息去了,」韦妮儿道。

    郭淑点了点头,看向正在朝着灵位磕头的儿子,道:

    「我自有主张。」

    韦妮儿无奈的摇了摇头,不再说了。

    她跟郭淑之间,无论将来会发生什麽,当下都不是斗的时候,实际上,本来就不是她们俩斗,而是她们背后的人。

    所以郭淑和韦妮儿都很清楚,她们从前是什麽样,今后还是什麽样,要始终维持和睦,丈夫还没有掌控大局呢,她们有什麽好争的,现在她们要做的,是帮助丈夫巩固皇权。

    现在争夺继承人,等于是盼着李瑁死,那麽谁争,谁就是找死。

    运河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停的,这是国家级工程。

    任何工程一旦烂尾,重新开工难度将会是几何倍数。

    裴耀卿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人虽然还在皇城,却已经开始布局运河事宜,他本来就是专家,专家中的专家,所以上手非常快。

    首先便是人事安排,他第一件事,就是将元载给踢出来了。

    他现在需要的是水利专家,不是学徒,要你干什麽?凑热闹啊?

    这下好了,门下省也不要他了,元载原地失业。

    他们家算是天塌了,老丈人完蛋,自己又失业,可谓双重打击,失业就等于进入守选,想从守选出来,必然得上面有人。

    他现在没人了,难道再去求人家韦妮几吗?我还欠着人家的钱,都不知道该怎麽还呢。

    正因有房贷压力,而元载又不想做失信人,于是他找到高见帮忙引荐,去见了达奚盈盈。

    「陛下对你的印象很好,你不必求我的,」达奚盈盈非常客气请对方坐下后,道:

    「当然了,如果你只是想赚钱,我倒是可以帮忙。」

    元载低着头,卑微道:

    「我如今已是白身,哪有资格面见圣人?只求达奚娘子指条明路,早日得还欠债,我也心安一些。」

    达奚盈盈笑道:「长安眼下有很多产业,其主人已无力维持,已经开始挂牌售卖了,你帮我去谈,压下来的价格,我付你牙钱。」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路子,做中间人嘛,中间人是谁不重要,他压价的本事有多大,才重要。

    元载不管怎麽说,他们夫妇跟韦妮儿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毕竟元载买宅子的时候,都是韦妮儿大摇大摆带着他在长安挑选的。

    那么元载去压价,对面敢报高价的可能性,不高,再者,达奚盈盈也希望元载能将韦妮儿的钱还上。

    几千贯呢,不是个小数字,以前的元载因为老丈人的缘故,还值得长期投资,现在不行了,必须及时抽贷,尽快让他还钱。

    「谁的产业?我认识吗?」元载很聪明,猜到对方肯定是认识自己,否则达奚盈盈不会让他去谈。

    达奚盈盈笑道:「虢国夫人丶王,哦对了,还有那个王元宝。」

    元载嘴角一抽,钱难赚屎难吃,我就知道,这钱要是好赚,你不会让我去。

    杨玉瑶就不说了,她短期内盘了太多的产业,需要长期的圣宠才能维持,现在圣宠没了,再不出手,全赔乾净了。

    至于王,他跟着杨玉瑶吃香喝辣,自然也贪了不少,如今李瑁上去,他担心会被清算,所以得赶紧吐出来,有一部分让儿子王准,给盛王李琦送过去了,

    另外一部分,那是老本,得赶紧兑现。

    王元宝呢,上头的靠山没了,修荔枝道欠的钱,朝廷不认了,所以他需要变卖产业去还钱。

    所以啊,人这辈子,先富不是真富,先穷也不是真穷,人生那麽长,起起落落哪能躲得了。

    「元郎到底接不接呢?」达奚盈盈笑道。

    元载猛一咬牙:「接。」

    他为什麽着急还钱呢?因为还钱才有机会见到韦妮儿啊,不然你拿什麽藉口见人家?我失业了能不能给我安排个工作?

    求人办事空着手去,那得多大的交情才行啊?元载自认为,跟韦孺人还算有点交情,现在嘛,交情不起来了。

    王秀这边,则是在干另外一件事。

    他父亲得知圣人驾崩,奏请朝廷返京服丧,因为是义子,情理上也说得过去。

    但是中书门下压根没搭理他,奏疏直接就扔火炉里烧了,因为王忠嗣是逆贼党羽,陛下会不会清算你,还不一定呢。

    服丧,服NM的丧!

    元载不好意思往上面攀关系找人,是因为人脉本来就不是他的,但是王秀肯定要找人,能让她爹回来的,只有陛下,这关系必须找到陛下那里。

    所以他跟他哥王震两个人,去了盛王府,请王府的人通知宫里的盛王,帮他们说句话。

    盛王府的管家武嵩,这是老武家的人,收到消息后,手脚的进入含元殿,在李琦耳边嘀咕了一番。

    李琦和王震兄妹,当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听罢之后,也是一脸为难。

    他可以帮忙传递给李瑁,但绝对不会发表意见。

    于是他悄悄来到李瑁身边,小声道:

    「王忠嗣奏请返京服丧,阿兄知道这件事吗?」

    李瑁皱了皱眉:「不知道,多半是被中书门下给淹了。」

    不让李瑁知道,是为了不使李瑁为难,人家义子要服丧,你挡着不合适,那是圣人的义子,又不是你的义子。

    而王忠嗣终究属于太子党的漏网之鱼,李林甫是打算慢慢搞死的,肯定不会让他回来。

    李琦道:「王震与十二娘求到我头上了,我就是传个话,你自己拿主意。」

    李瑁忍不住道:

    「你都传话了,还让我怎麽拿主意呢?让他回来吧。

    M

    李琦山山一笑,退了回去。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