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89章 心系长安

    第289章 心系长安

    十六卫大将军,从隋朝开始直至唐初,都是实打实的实权大将。

    变化是从武则天开始,因为过于频繁的对外斗争,关中兵力被大量削减,再加上均由制的崩坏导致府兵制难以延续,十六卫逐渐落寞,已经今非昔比。

    但即使如此,这些卫府仍然是独立于兵部之外的军阀体系,它们有着自己的财政系统,并不服从兵部调派,兵部只是他们的后勤部门。

    而十六卫总共分为三个大派系,天子亲随外戚派丶宗室派丶外族番将派。

    这三个派系对皇帝的忠诚都是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你也掌管不了卫府,

    就算掌管了,又能如何呢?

    因为除了大将军之外,各卫府的长史丶将军,很多也都是出自三大派,起着互相制衡的作用。

    李瑁在左卫干的事情,就是消弹属下对他的制衡,先后架空宗室派嗣吴王李祗,外戚派窦铮,墙头草郭千里,为他用的那些人扫清道路。

    而他用的那些人,需要时间,才能彻底掌控自己魔下的军队,那麽在这个期间内,李瑁是不能动手的,因为没有把握。

    皇城政变靠右金吾是行不通的,人手不够,而十六卫之首的左卫,有成卫皇城之权,才是真正被李瑁所倚仗的,所以他现在对左卫盯得很紧。

    臧希丶牛薏苡丶盖明书,眼下是他培养的重点,三人魔下如果有什麽刺头不服调派,李瑁会亲自下场拿捏对方。

    这已经是政治斗争了,不能心软,李瑁也绝不会只是口头警告又或是教训一番那麽简单,而是直接判罪。

    排除异己听上去是个贬义词,但李瑁不这麽认为。

    刚开始嗣吴王李祗等人不习惯,对李瑁的不满也是完全都表现了出来,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他们发现没有什麽用,也越来越老实了。

    你换不了人家,偏又在人家手底下做事,对着干吃亏的只能是你。

    所以最近李祗老实了很多,与李瑁谈论公务的时候,也是和颜悦色。

    「没有这个先例的,哪个卫府也不会拿钱去补贴春耕,五府算上外番,加起来一万两千人,这麽个补贴法,帐上的钱怕是不太够。」

    李祗在卫府今日的议事中,针对李瑁补贴卫士春耕的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隋王体恤将士,情理之中,但是这个口子一开,今年给了,明年给不给,

    明年给了,后年呢?人嘛,都是记仇不记恩的,一开始就不给,谁也不会说什麽,给了却半途中断,只怕他们怨言不小。」

    既然要倚仗左卫,那麽不给好处难以笼络人心,李瑁就是要让左卫的所有卫士知道,我当家,你们有肉吃,那麽大家自然就愿意跟看他吃肉。

    十六卫除去左右监门和左右千牛之外,其它又叫做长从宿卫,是募兵,每年上番两个月,没有出征和镇守负担,剩下的时间就是回家种地。

    而李瑁呢,也不是一万两千五百人都给补贴,而是在今年春耕时期上番的翊一府和翊二府给补贴,因为人家来上番了,家里春耕缺了劳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两府加起来四千多号人,每人给五百钱,其实也才两千贯,但为什麽李祗会说帐上的钱不够用的,难道左卫连两千贯都拿不出来吗?

    不是的,帐不是这麽算的。

    就好比一个家庭的年度开支,水电暖丶老人赡养丶养育小孩丶汽车丶买菜,

    人情往来等等,种类是非常多的,而延伸到了左卫这样的大家庭,每一笔开支都是要计算清楚并且压缩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本来没有春耕补贴这项开支,如今要多出来,那麽肯定会影响其它项目的开支。

    这就好比你今年突然想要换一台新电脑,那麽这笔钱就需要从其它开支当中缩减出来。

    「帐上还有多少钱?」李瑁明知故问道。

    李祗是负责管帐的,闻言道:

    「抛开今年全部预算开支,应有结馀七千贯左右。」

    「将所有帐目都送到我的公房,我好好的看一看,」李瑁说道。

    李祗疑惑道:「隋王完全可以去帐房查看。」

    「那你将钥匙给我,」李瑁道。

    李祗这下蒙住了,你不是要查帐,你是想要管帐啊。

    长史掌判诸曹丶亲丶勋丶翊五府及外番诸事,说白了是除大将军之外的最高行政官。

    而将军掌成卫丶武备丶总诸曹之职务,司阶,中候,司戈,执戟,奉车都尉皆总制焉,这是军事长官。

    两者皆受李瑁节制。

    李不会因为对方这段时间改换态度,就会停止架空,你不是我的人,我永远都不会用你。

    哪个领导都不会允许会计不是自己的人。

    「隋王这是什麽意思?」窦铮皱眉道:

    「帐目都是长史管着,你这麽做不合适吧?」

    李瑁笑道:「那你倒是说说,哪不合适了?我不该要一把钥匙?怎麽?我不能进帐房?」

    窦铮面无表情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哪个衙门都是各司其职,帐目这种事情非常复杂,隋王不懂,乱插手恐会适得其反。

    1

    「谁跟你说我要插手帐目,我只是要一把钥匙而已,」李瑁笑道。

    窦铮嘴角一抽:「隋王这是欲盖弥彰,你的意思,大家都听的出来,补贴春耕只是藉口,接管帐目才是你你的真实想法吧?」

    好不容易忍了很久的窦铮,今天又坐不住了,开始跟李瑁打对台。

    因为他知道,眼下的左卫,只有两个人算得上是李瑁的眼中钉,一个他,一个就是李张。

    李抵总判诸曹的权力随着李瑁一些新的人事任命,已经被剥夺了,帐本再一丢,纯纯就被架空了。

    而李抵完蛋,下一个肯定就轮到他了。

    李祗当下也是脸色非常难看,自己一味忍让,对方却仍不肯罢手,告状吧,

    没用,圣人只会觉得他是个废物,何况眼下告状,他与圣人中间还隔着个李林甫,他不能越级告状,否则李林甫就会收拾他。

    圣人现在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只有中枢那帮人可以直达圣听。

    「郭主簿,钥匙你今后掌管,」李瑁看向堂下坐着的那名左卫新人。

    这是刚刚被李瑁任命的左卫主簿,官不大,但将来手里的权力,会和李祗差不多。

    那就是老八郭幼明了。

    李瑁在冯翊郡的食邑问题,如今已经全数解决,郭幼明在那边呆了大半年,

    将诸事都安排妥当,交接给一个堂弟之后,便被李瑁召回了长安。

    是的,眼下李瑁的食邑也是郭家的人在管着,因为郭淑对这种事情最上心,

    管理王府帐目,她一直都觉得这是她的本职工作。

    当然了,事实上也应该是正妻来管。

    李祗肯定不允许李瑁就这麽架空他的权力,闻言道:

    「他管不了的,我不会将钥匙交给他。」

    李朝身边的武庆道:

    「你现在带人去帐房,将锁都给砸了,换成新锁,将钥匙交给郭主簿。」

    李祗猛地起身道:「隋王何故如此?你这麽明目张胆的任人唯亲是违律的,

    我的职位是圣人任命,你无权夺走。」

    窦铮也起身冷笑道:「我们就这麽碍眼?以至于隋王想要将我等逼上绝路?」

    李瑁没有搭理窦铮,而是看向李祗,摇了摇头:

    「你是长史,平时该干什麽干什麽,我只是让郭主簿掌管钥匙而已,不要多想。」

    排除异己,可以明着干,但是嘴上千万不能认。

    今后对付李祗的,就会是郭幼明,李瑁会帮他换一拨新人,帮助他将李抵排挤出去,准确点说,就是不想让你看的帐,就不让你看,不想让你管的开支,就不让你管。

    并不是完全将李祗踢出去,毕竟人家的职位在那里呢。

    那麽也就是说,大家今后还会在一个办公室,只不过是你的职权被大大剥夺,其实就是职场冷暴力。

    李祗冷哼一声,拂袖而去,窦铮也跟着走了。

    他们俩必须想个法子应对,不然今后在李瑁手底下会越来越难熬,人家都已经跟太子对着干了,哪会在意他们俩这样的小趴菜。

    「就没有见过这麽明目张胆的,」两人联袂出宫,窦铮在路上牢骚道:

    「这个人如今太嚣张了,那天兴庆宫校场的事情你我都听说了,他已经冲着太子去了,这个狗东西早晚死无葬身之地,咱们最好先见见信安王,看他老人家怎麽说。」

    李祗就是信安王的亲弟弟,闻言点头道:

    「当年此子出嗣,震惊长安,我就该猜到没那麽简单的,这下好了,出来一年,班底都有了,今时不同往日,切勿再小他了,隋王和寿王,这分明就是两个人。」

    窦铮咬牙切齿道:

    「我们家跟他有血海深仇,早晚是要跟他算一算的,咱们先去见信安王,再随我去见窦铭,眼下必须将大家都联络起来,方能与此贼抗衡。」

    李祗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窦铭眼下不单单是窦家在恶钱集团的话事人,如今也开始谋划重新入仕了。

    这小子当年已经是张九龄魔下的军师之一,财税专家,属于绝对的人才,但是他现在想要回去,李林甫这一关够他过的。

    所以窦铭眼下只能选择绕开李林甫,求到了杨玉瑶的头上。

    这就是为什麽李林甫必须和杨玉瑶有一场开诚布公的谈判,因为杨玉瑶这里是一个大漏勺,李林甫这边卡着的,全从杨玉瑶那边给漏过去了。

    那晚李瑁回到阁楼之后,其实与李林甫也没有聊什麽,毕竟他们俩每天都能见面,有什麽需要商量的,随时可以面谈。

    但是杨玉瑶在那晚过后,需要准备的东西就多了。

    因为她收了很多人的钱,但如今不能给人家办事了。

    牵扯到这类事情,杨玉瑶平时可以商量的人并不多,李瑁是首选,其次是杨洄,但是这两人是不能被她随时呼来喝去的,好在眼下又多了一个人,那就是杨钊。

    杨家之所以打算培养杨钊,原因就在于大家都是亲戚,知根知底,知道杨钊这小子是个活泛人,脑子好使,性格上具备向上爬的能力,在他们这一房算是比较出彩的同辈。

    既然要大力培养,那麽平日里的接触自然会很多。

    杨钊在长安没有住宅,所以杨玉瑶乾脆就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府上,方便自己随时问询,让杨钊做自己的狗头军师。

    野史上有一种说法,说是他们兄妹之间有奸情,其实不太可能,因为亲戚间的奸情大多发生在表亲之间,堂亲乱伦是要出大事的,家规那关过不去。

    而杨钊肯定也对一个生过孩子的堂妹没有想法,咱们有亲情的纽带联系着,

    干嘛还需要奸情呢?

    「你倒是帮我出出主意,这事该怎麽办?」

    杨玉瑶将一卷小帐本扔给杨钊,她自己则是垂头丧气的躺在软榻,由侍女为她按摩身体。

    杨钊看了一遍帐本上的内容,皱眉道:

    『还是要尊右相的,三娘这样的做法,本就不合规矩,就算右相不找你麻烦,其它人也会找你麻烦,我看呐,还是将钱都给退回去吧。」

    杨玉瑶没好气道:

    「现在问题就在这呢,我没钱给他们退,早都花完了,现在还欠着一屁股饥荒呢。」

    杨钊脑子一转,道:

    「那就暂时先拖着,安排职位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拖他个三年五载,哪个催的紧了,先还了哪个,催的不紧的继续拖着。」

    「上面就有一个催的紧的,」杨玉瑶神情败坏道:

    「十天前刚又收了人家十斤黄金,事情都赶着来了,早知如此,先给他解决了,再与李林甫见面也不迟。」

    杨钊皱眉道:「事情不是这麽论的,与右相见面,宜早不宜迟,干系重大,

    三娘想赚钱,咱们也得是细水长流,右相那关过不去,一碗凉水你也喝不着。」

    说罢,杨钊重新打开卷轴,道:

    「哪个一直在催?」

    「就是那个窦铭,」杨玉瑶不耐烦的挥开侍女,坐直身子道:

    「这个人本无需走我的门路,但我当下不是可以随意进宫嘛,有贵妃在一旁帮衬着,总是要比别人快一步,他就是心急才找上的我,不急的话,人家自己完全可以慢慢来。」

    像窦铭这类经非正常渠道谋官的,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他以前有官,是他自已辞职不干了,虽然与圣人是近亲,但是他毕竟牵扯着张九龄,还牵扯着废太子李瑛,想要重新入仕,是需要等机会的。

    而这个机会,是要等的,也就是说具体多少时间,不是你能掌控的,运气好了几个月也许就能成,运气不好,三年五年也不是没可能。

    关键就在于,得在圣人面前说上话,而眼下的李隆基,一般人见不到。

    就连李瑁,不是正经事的话,他都见不到他爹,这就是没有妈的坏处,如果武惠妃在,李瑁每日可以藉口入宫请安,随时面圣,但当下不行了。

    杨钊是个有准备的人,自打杨玉环封为贵妃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将来的舞台铁定是在长安。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直在打听任何关于长安的人事关系,人在凉州,也是心系长安呐。

    也正是因为他给杨玉瑶的传信过于频繁,嘘寒问暖,所以杨家才会第一个想起来扶持他。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了,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他对窦铭这个人的来历,是非常清楚的。

    只听他道:

    「这个人催的再紧,也不能给他办,他是张九龄的人,与隋王又有仇怨,不是我说你啊,这个人的钱,你怎麽敢收呢?」

    「你说我为什麽要收?」杨玉瑶没好气道:「还不是给的太多了。」

    没错,窦铭是不缺钱的,人家是颖川郡公,又管着家族的恶钱,眼下是窦家打算全力推上来的领袖人物,送出手的东西自然不会寒酸。

    杨玉瑶自打开了口子在长安收受贿赂,最大的一笔来自李适之,接下来就是窦铭了。

    李适之就更不差钱了,鬼知道李承乾究竟给子孙留下多少遗产呢,人家眼下顺利当上左相,背后有杨玉瑶的一份力。

    坊间关于他俩的关系,本就有不少风言风语,如今李适之又频繁来杨玉瑶府上,更是让很多人对杨玉瑶的能力有了信心,也就招来越来越多求官的人。

    就眼下,杨府的后门还停着两辆马车呢,人都进不来,因为杨玉瑶不敢收了杨钊思付片刻后,道:「这件事最好让右相知道,我们请右相帮忙出出主意,也是与右相拉近关系的一种态度,也表明了我们会遵从约定,既然麻烦是右相给你找的,你现在甩给他,看他怎麽说。」

    「好主意,你去说,」杨玉瑶还是不愿意与李林甫打交道,她实在是怕了那个人了。

    杨钊一愣,咧嘴道:

    「我就一个大理评事,偃月堂的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我见不着人家啊。

    「可是我不好意思再麻烦十八郎了,」杨玉瑶苦恼道。

    杨钊笑道:「不是还有盖将军吗?他能进得去偃月堂。」

    杨玉瑶一愣,看向屋内的漏刻:

    「几时了?」

    「别管几时,宵禁对人家不管用,」杨钊道:

    「你要是同意了,我现在就跑一趟进奏院,将人给你叫来,做事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

    杨玉瑶沉吟片刻后,点头道:

    「速去!」

    盖擎如今虽然在养伤,但是那点伤势肯定不影响他办公,毕竟是上半身的,

    如果是下半身,那就不行了。

    他如今的心态也算是安定下来了,妻子有孕在身,在孩子生下来之前,他是不打算冒任何风险的。

    关于这一点,他已经暗示过李瑁,意思就是先等我孩子落地,咱们再干大事,期间可以做好一切部署安排。

    只要卢氏生下来的是儿子,盖擎立即就会将妻儿全部送回凉州,他自己留在长安辅佐李。

    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干大事。

    盖擎也一直在盯着韦妮儿的肚子,因为他跟李瑁有婚约,卢氏的腹中子与韦妮儿腹中子,这是要配对的。

    韦妮儿预产期大概在九月,而卢氏的预产期要晚一点,在十一月。

    其实他更倾向于与郭淑的子女配对,但郭淑是个儿子,配对的话他这边得是个女儿,而他不希望再生女儿了。

    「你说,将来将四娘嫁给西平王,合适吗?」盖擎在卧室内,询问妻子道。

    四娘就是他的四女儿,今年四岁了。

    卢氏眉道:「大的太多了,等不及的,何况西平王是嗣子,多半是圣人赐婚,哪能轮到你想怎样就怎样。」

    「还有十年呢,未来如何,怎可妄断?」盖擎笑道。

    他的意思是,圣人能不能活到那会都说不定,将来指不定是谁说了算。

    但是年龄确实是个问题,大唐女子嫁人,大多在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不能再晚了,再晚了不太好嫁。

    而男子就宽松很多,十五岁到二十二三岁之间都可以,之所以男子的年龄延长,是因为男人需要有事业,人家女方既看你的家世,也看你的事业。

    家世好的,十五六也就办事了,不好的,那得等到事业有成才行,而你有没有前途,二十二三岁,基本上就能看出来了。

    如果属于大器晚成,男人照样不愁没有好媳妇,比如崔圆,三十五的高龄照样娶了萧灵的闺女。

    所以说大唐的婚姻,一般是男人年龄大些。

    这时候,府外有人来报,杨家来人求见。

    盖擎现在对杨家特别的客气,闻讯立即请人进府。

    他认识杨钊,因为他在隋王宅见过对方教导李信学步,那麽冲着李信的面子,盖擎也是亲热的微笑上前:

    「大郎来此定有要事,急否?」

    杨钊一脸不好意思:

    「冒昧冒昧,确有急事,三娘有些事情想不透彻,需要信赖之人帮着解惑,

    卑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盖将军,这才唐突求见。」

    一句话捧了盖擎,还让自己在盖擎这里留了一个好印象。

    本来杨玉瑶是让他来找盖擎帮忙明天在偃月堂与李林甫谈及此事,到了杨钊这里,就成了杨玉瑶是找盖擎商量大事。

    两种说话方式,结果一样,但是得到的反馈是不一样的,会让盖擎觉得,杨玉瑶非常看重他。

    「捧」字,是话术当中一门极为深奥的学问,不会的,终其一生也学不会。

    盖擎欣然道:「请大郎在前引路。」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