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3章 祸乱根源

    第263章 祸乱根源

    杜希望申请回长安的事情,中书门下批准了。

    接替他成为镇西军兵马使的并不是杜鸿渐,而是臧希液的六哥臧希晏,是从河东调过去的。

    等到双方交接之后,杜希望和杜鸿渐便都可以回京了。

    以杜希望的级别,朝廷没有位置可以安顿他,所以给了太子少傅,这完全就是一个虚衔,没有任何实权,但绝对算是维护了杜希望的面子。

    而臧氏兄弟将代替杜希望,成为在陇右节制皇甫惟明的一大派系,再加上安思顺,皇甫在陇右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至于杜鸿渐,将返回关中出任新丰县令。

    长安往西,有三条主要通道,一是新丰丶渭南丶华阴这条线,直通洛阳,这是两京通道。

    一是从冯翊郡过黄河进入河东郡,河东郡是山西运城市,河东地区泛指山西省。

    另外一条是经蓝田县丶商洛,一直往南进入两湖地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关道。

    三条路线都非常的重要,所以长安以西的最大两座驿站,就是新丰驿和蓝田驿,李隆基曾经在继位之初,于新丰驿阅兵,将当时的同州刺史姚崇直接拜为宰相。

    这座驿站,历史上是在天宝二年被废除的,整体搬迁至渭南县,原因是这里距离华清宫太近了。

    按理说,一座大驿站距离别宫这麽近,不是方便消息传递和贡品运输吗?确实方便,但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人太杂乱了。

    驿站,不是简简单单的传递消息,它是一个大型的交通商业综合体,要知道新丰县是先有驿站才有县,可见这座驿站的规模何其之大。

    单是停留在这里等待进入长安售卖的牲畜,就有数千之多,还设置有大型粮仓。

    这里也是京师子弟常来光顾的大型商业区,王维不是有首诗嘛: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李隆基去华清宫是躲清闲去了,不是凑热闹,那麽大一座驿站就在眼皮子底下,吵吵叭火的,实在让人心情不好,所以天宝二年之后的新丰驿,成了右龙武军的驻地。

    但是当下,新丰驿还在,杜鸿渐担任这里的县令,属于顶格肥缺。

    而达奚盈盈贩卖军械进入长安,必经此地。

    「三十副铠甲,走官道啊?」

    李瑁今日响午,在达奚盈盈的宅子里吃午饭,人家自从与杨玉瑶成为战略合作夥伴之后,在恶钱集团中的话语权不降反升。

    总之,现在没有人愿意得罪杨玉瑶,因为女人都很小心眼,得罪一次,就回不了头了。

    「那不然呢?怎麽,你不会以为这些军械都是走山间小路偷摸摸送进长安的吧?」达奚盈盈笑着为李瑁夹菜,道:

    「各路关卡我都已经打通了,而且是与其它货物混在一起进京,不虞被人查到,但是进京之后,就需要你帮忙了。」

    李瑁皱眉道:「长安这边没有问题,我已经都交代给武庆了,各水门关卡,

    金吾卫都会放行,但是长安之外,是不是有点冒风险,这种事情一旦被查到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开始,达奚盈盈跟李瑁说好的,是一次只送进来五套铠甲,这样一来目标比较小,不容易被发现,但事实上,她一口气带进来了三十副,而且她刚才告诉李瑁,范阳那边已经有人进京跟她接头了,手里有笔大货,准备打包出售。

    李瑁本来需求不大的,现在好了,真成了军火商了。

    「做生意,只走官道,这是所有行商之人的第一准则,」达奚盈盈解释道:

    「我本来也没打算一次运进来这麽多,但是因为西北战事的缘故,从洛阳来的军资商货源源不断,各路关卡因为要保障军资通行,所以勘验货物的时候也放宽松了一些,不然堵塞道路延误军事,谁也担不起这个罪,你放心好了,东西已经在新丰驿了,由我的人看守,不会被人发现。」

    古代的官道,其实并不多,主要出现在一些交通便利之地,连接一些主要的城市群。

    商人必走官道,是因为其它道路他不敢走。

    影视剧当中,动不动就在哪个村庄借宿的,那纯粹是胡扯,平民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麽老实巴交和和气气。

    实际上,民风彪悍。

    你敢进村子借宿,人家就敢杀人劫货。

    即使放在后世,货车司机经过某些村子的时候,都得给人家交过路费,何况是大唐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多的是,胆子大得很,人家除了种地的时候都是清闲的,无事可乾的时候就会找事干,找不上事干,就干大事。

    你带着刀,人家就不敢动你了?人家还想要你那口刀呢。

    这就是为什麽,大唐最低的行政单位乡丶里丶村的乡正丶里正丶村正,都是由当地最吃得开的人担任。

    律法约束好这些人,这些人就能帮着国家约束下面的平民。

    这就是排在世家大族后面的地方乡绅集团。

    「我交给无伤去办,夜长梦多,要尽快将这些东西带进来,」李瑁沉声道:

    「现在盯着我犯错的人可不少,太子已经跟我翻脸了。」

    达奚盈盈点了点头:「放心,我能将恶钱送进长安,这点东西算什麽。」

    就在两人聊天的当口,一名仆人进来,低声在达奚盈盈耳边说了些什麽。

    达奚盈盈点了点头,看向李塌,道:

    「正好,那个人来了,将你这身衣服换了。」

    说罢,达奚盈盈便起身帮着李瑁脱掉外衣,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套普通的黑褐色男子长衫给李瑁换上。

    「你这里怎麽还有男人的衣服?」李瑁皱眉道。

    达奚盈盈笑道:「我平时出行的时候穿的,因要掩盖身材,所以宽大了些,

    你穿着正好。」

    她平时在家里的装扮,是不合礼仪的,太超标了,出门的时候又不想太过惹眼,所以会穿男装。

    事实上,当下的长安,很多少女外出游街,都会作男装打扮,这一风俗是从上官婉儿来的。

    所以流行二字,一直都是从上往下流行。

    李瑁那身紫衣太显眼,上面还绣着衔瑞草,懂行的一眼就能认出是亲王,

    自然不方便与人私下约见。

    等到李瑁穿戴完毕,达奚盈盈这才唤来家仆,将人带进来。

    李瑁本来以为来的会是一个武人,结果却是是个文人。

    武人和文人非常好区分,一个走路步子大,一个走路步子小,主要源自于他们日常穿戴养成的习惯,文人多穿长衫,所以步子迈不大。

    虽然今天来的这个人,是一身脚夫的装扮。

    「坐吧,我只是个中间人,这位才是你的顾主,」达奚盈盈介绍道。

    那人点了点头,笑着坐下道:

    「在下田干真。」

    李瑁一愣,看向达奚盈盈,后者笑道:「是真名。」

    「干这事,还敢以真名示人?」李瑁忍不住笑道。

    田干真笑道:「达奚娘子没有瞒我们,我们自然也不会隐瞒,做生意嘛,要开诚布公,但是您的姓名就不必告知了,规矩我懂。」

    李瑁点了点头:「兄弟是在范阳宏图?」

    田干真道:「也不算,范阳没有我的锅灶,我只是一个讨饭的,饥一顿饱一顿,不长久,所以做些要命的买卖,好让手下的弟兄们有个就食的门路。」

    李瑁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道:「你手里有多少?」

    田干真道:「一个守捉城有多少,我就有多少,甚至更多。」

    「兄弟的买卖不小啊,」李瑁笑道:

    「我都怕我吃不下。」

    田干真微笑看向达奚盈盈,道:

    「但是达奚娘子肯定吃得下,我这次来,是因为我手里有一批货着急出手,

    如果暂时没有买家,就要劳烦达奚娘子先留着,您也知道,我们这个买卖,回钱要快,拖不得的。」

    达奚盈盈取来算筹,在桌子上摆弄计算,半响后,摆出了一个数字,道:

    「我也不管你有多少,这批货就这个价,你要觉得可以,我便派人拿货。」

    「可以的,」田干真笑道:「生意上搭夥,不图赔赚,咱们只图个长久,货还在老地方,您可以派人去取。」

    「那就这麽定了,」达奚盈盈抬了抬手:

    「我就不留你了,今后寻我,还是这个地方,哪天我要是不在这里了,你就可以换个人做生意了。」

    田干真起身朝李二人拱手道:

    「达奚娘子定然是长命百岁,郎君安康,在下告辞。」

    等人走后,李瑁异的看向达奚盈盈,道:

    「他说的那个老地方在哪?」

    达奚盈盈道:「魏州,眼下叫武阳郡,就在荥阳以北,南下便可直入运河。」

    说罢,达奚盈盈抬手指了指桌子上以算筹摆出的数字,道:

    「准备钱吧。」

    大唐没有算盘,算盘是在唐末才开始通行,眼下是算筹,就是以小木棍综合交错摆放来计算。

    李瑁警了一眼那个数字,笑道:「三千贯钱,我还需要准备?」

    达奚盈盈顿时异道:

    「你为什麽会认为是钱呢?这是三十条金键,我一个做恶钱生意的,哪个敢收我的钱,不怕亏死吗?知道为什麽我一直在兑换金键了吧?」

    李瑁笑了笑:「那也是小钱。」

    安思顺给他的礼物当中,有两百条金键呢。

    「从前在西北,你一直跟着我,大事小事怎麽处理,你都看在眼中,」

    信安王府,李禕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儿子,

    朝长子李恒道:

    「从那个时候,我便有意培养你独自处事的能力,也颇见成效,怎麽?在长安待久了,不会做事了?一把年纪的人,办事与稚童何异?漏泄漏泄,你身在中枢不懂这个道理?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没个分寸?」

    李恒兄弟俩回京之后,连受赏都是战战,因为李瑁手里握着一个天大的把柄,已经不仅仅事关皇甫的任免问题了,还关系着李恒漏泄军务。

    他是总管府行军长史,却将与李瑁的秘议透漏给皇甫惟明,这种事情就触犯了皇帝最为在意的中枢四大禁律,也是大罪。

    说白了,这就是个特务嘛,谁能容得下特务呢。

    李恒叹息一声:

    「隋王锋芒毕露,已经直指太子,皇甫此举也是出于大局考虑,被逼无奈之下兵行险着,是儿子大意了,上了李瑁的当,谁能想到这小子是故意说给我听的。」

    「你还是没听懂我的话,」李禕并没有生气,说话很柔和,语气当中并没有训斥的意思,但是落在两个儿子耳中,无疑很扎心。

    因为他们的爹,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批评过他们了。

    李禕教育儿子,是从小抓起,等儿子过了二十五岁,基本就放手了,因为他知道,二十五之前教不会,也就教不会了。

    都说男人三十而立,在古代,要更早一些。

    老三李岘侧头看向兄长,道:「阿爷的意思,是在说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不是说你祖护皇甫的行为不应该。」

    李恒皱眉道:

    「那我当时还能怎麽做?眼睁睁看看李瑁将这个人带回京?那皇甫岂不是性命难保?我错在低估了李瑁,谁能想到十王宅里能养成这样的心机,一路上相谈甚欢,跟我挺交心啊,原来都是在哄骗我。」

    老三李岘一愣,回忆起路上与李瑁的交往,你还别说,这个人确实给他一种非常和善好相处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大哥,换成他,也会上了李瑁的当。

    说到底,还是长安对于圣人的儿子们太陌生了,他们缺乏与皇子打交道的经验。

    李禕淡淡道:「结果呢?人家还是将人给带回来了,粗浅的小伎俩,就将你这个久经世故的南宫郎给哄骗了,是你低估了他呢?还是高估了自己?」

    李恒叹息一声:

    「如今看来,是儿子高估自己了,他故意告诉三郎王孝德还在他手里,就是想借三郎之口,泄露给我,好让我告诉皇甫,让皇甫寝食难安,而我呢,明知如此,也必须告诉皇甫,否则皇甫稀里糊涂什麽都不知道,更容易坏事。」

    李禕点了点头:「你明白的也不算晚,今后你不必再与隋王打交道了,你的话人家已经不会相信了。」

    说罢,李禕看向老三李岘,道:

    「我刚才询问了你们兄弟两个一路与李瑁打交道的所有细节,他对你应该还是有一份真心的,你明天去一趟隋王宅,怎麽说,我不教你,你觉得该怎麽说就怎麽说。」

    李岘一愣,皱眉道:「阿爷的意思,是让我亲近隋王?这是否会让太子对我们起疑心?」

    「我们这麽做,是在保皇甫,如果太子连这点都看不出来,他疑心与否,老夫也就不在乎了,」李禕淡淡道:

    「储君之争当下已经不可避免,虽然太子赢面最大,但事情就怕一个万一,

    我大唐开国至今,继任之君,每每总是最出人意料的那一个,难保李瑁不会,他当下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让很多人都动摇了,你要维系好这层关系。」

    老大李恒愣道:「阿爷看低太子?怎麽可能?您不是说圣人不会易储吗?」

    「圣人之心,深入大海,我也无法揣测啊...:.:」李禕叹息一声,抬了抬手,示意儿子们退下。

    历史上,李恒兄弟俩还真就是烧的两口灶。

    论能力,老大李恒要比李岘强很多,但为什麽李岘做到宰相了呢?因为跟对人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是跟着李隆基去了四川的,而李岘跟着太子去了朔方。

    而老大李恒即使在肃宗年间依然吃得开,就是沾了弟弟的光。

    李禕今天,其实就是让兄弟俩分道扬,各选阵营,李恒是太子党,李岘是隋亡党,等到储君之争尘埃落定,成功的那个要捞一捞失败的那个。

    李岘这次回京之后,升官了,从太子通事舍人,改为鸿胪丞,大哥李恒身为工部屯田司老大,正式进入中书门下,兼任工部朝集使。

    「事情有那麽严重吗?李瑁这次回来,并没有在兴庆宫百官面前受赏,听说只是被圣人私下里赏赐了一颗金丹,」李离开父亲庭院之后,皱眉道:

    「这明摆着是圣人在维护太子,李瑁那场病本就来的蹊跷,如今看来,恐怕是奉旨生病,李适之如今也上去了,李林甫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春风得意,阿爷怎麽反倒看好李瑁了?」

    李岘闻言陷入沉思,拇须思村半响,道:

    「阿爷也是出于稳妥考虑,我确实觉得,隋王似乎要比太子更沉稳,也比太子更会骗人,皇甫一直在拉拢李光弼,但是李光弼到头来,反倒是屡次接近隋王,人心所向啊,隋王这次去西北,看似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赏赐,其实收获极大,连圣人都不得不将他扣在武功驿,以免太子难堪。」

    「唉......」李恒叹息一声:

    「此子乃祸乱之根源啊,你与他交往要处处提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别像我一样上了他的当,你的事情太子若过问起来,我会帮你说话。」

    李岘点头道:「兄长的苦衷,我也会让隋王知晓,你也是出于公心,但愿隋王不会记仇。」

    兄弟俩对视一笑,各回各院。

    他们兄弟七个,眼下都住在信安王府,还没有分家,因为人家这个家,不太好分。

    要等李禕死了才行,因为涉及到一个爵位和门荫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郡王的继承人,应该是降一级,为国公,但也有破例直接嗣郡王的时候,就看皇帝给不给李禕这个面子。

    论功劳,李禕是足够了。

    那麽就会是老大李恒继承郡王,老二李峰承袭国公,老三李岘和剩下的那几个,就是多分点钱,自谋生路去吧。

    家业家业,家族产业是不分的,都是老大的,但是会给兄弟们一些钱财,以便他们分家之后不至于迅速衰败落魄。

    旁支就是这麽来的,容易落魄的原因就是没有固定产业,全靠自力更生和主支扶持,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就看能不能出个兴家之子了。

    出一个,就能保三代富贵荣华。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