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章节目录 第223章 语言是一门艺术

    第223章 语言是一门艺术

    郭淑最近在跟李瑁置气,因为李瑁与杨玉瑶见面的次数太过频繁。

    别人不知道,她心知肚明,丈夫肯定将杨玉瑶给睡了。

    但是她不会问出口,也永远不会说出来,所以心里的闷气只能撒在李瑁身上,外人看上去,好像是她坐月子太过憋闷,情绪不好所以撒些无名火。

    杨玉瑶经常会来探视孩子,所以郭淑熟悉对方身上的香味,而这个味道,她在丈夫身上同样闻到了。

    兰方院,李瑁坐在坐席上,打量着女婢瑞珠正抱着孩子在屋内慢悠悠的步,孩子在哭闹,所以瑞珠的肩膀左右摇晃着,试图安抚。

    郭淑冷看脸坐在李瑁对面,眼帘低垂,已经半响没有炕声了。

    李瑁完全不知道,妻子为什麽在跟他置气,他每天都会来探望妻儿,从不间断,刚开始郭淑还一切正常,但后来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再也没有给过他好脸色。

    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装作听不到李说话,

    四名贴身女侍和四个奶妈,几乎都看出夫妻俩在闹矛盾。

    是的,李信现在需要奶娘了,或许是因为郭淑情绪不好,导致了奶水不足,

    已经供应不起李佶了。

    明清时期,有专门为皇室提供乳母的机构,叫做奶子府,大唐则是归殿中监负责徵召。

    奶娘不可能专门培养,而是殿中省通过京兆府,来了解当下长安有哪些妇人正在哺乳期,然后选拔其中奶水质量高且足的女人,来为皇室成员提供奶水。

    但凡被选拔上的,无论你是什麽身份,优先供应皇室。

    哺乳期的女人,肯定也是刚生过孩子的,那麽她的孩子怎麽办呢?她需要自已想办法从家仆当中,或者是民间招募。

    给皇室成员提供奶水的乳母,首先得出身好,吃得好喝的好,因为皇室成员不能吃下等人的奶水,怕吃傻了。

    眼下屋内的四大奶娘,两个姓杜,一个姓杨,一个姓窦。

    其中这个姓窦的,是扶风县令窦思谨的妻子,去年刚生了四胎,是个女儿被殿中省徵召之后,将女儿交给了府上的奶娘,便住进了李瑁家里。

    大唐哺乳,是不避讳人的,所以李瑁有时候也不好意思,奶娘们开始给李信喂奶的时候,根本不会在意李瑁是否在场,撩起衣服就喂,这是神圣而温馨的情景,并非失礼。

    而李瑁则会立即移开自光,非礼勿视。

    正因为外人在场,所以李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跟妻子好好的聊一聊。

    但是今天,他真的需要与郭淑谈一谈了,因为西北那边传来了郭子仪的消息。

    「来偏房,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李瑁看向妻子道。

    郭淑抬了抬眼皮,看向哄孩子的瑞珠,完全没有接话的意思,仿佛李瑁就是个空气。

    「我在偏房等你,」李瑁直接起身,出了房间之后,转过内廊,找了一间椅角的偏僻内室坐下。

    他对郭淑还是很包容的,尤其是妻子正在坐月子,无论什麽事情,他都不希望惹妻子生气,但是当着奶娘的面,他又不能对妻子低三下气,否则会传出去的。

    惧内,在大唐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极为容易被人看贬,比如颖王李墩。

    「夫人,快去吧,莫要让阿郎久等,」侍女安青上来劝说道。

    郭淑内心一叹,一句话不说,起身去寻李瑁。

    夫妻俩重新相对而坐,郭淑侧脸相迎。

    「出不了家门,确实会让人心情烦闷,不过日子一天天在过去,再熬一个半月,你也就能出门了,到时候带你去曲江池散散心,又或是终南山,」李瑁柔声道。

    郭淑闻言,顿时一阵心软,她不是不懂丈夫的温柔,但你睡她,这是有悖伦理啊?既是你姨子,又是个寡妇,一旦传出去,你的名声就毁了。

    但是郭淑不会提这一茬,她现在只能当做什麽都不知道。

    「确实憋闷了些,又常易走神,冷落夫君了,」郭淑幽幽道:

    「我身边的四个侍女,都是贴己人,夫君随时可以享用,她们的姿色并不差李瑁一愣,不明白妻子为什麽好端端的说这些,她是想让我交公粮,都交到兰方院?

    没错,郭淑就是这个意思,按照大唐的习俗,她的女婢本来就有陪睡的义务,就算生下李瑁的孩子,也得管她叫妈,名义上是她来抚养,而这些庶出,都会依附在嫡子李信下面生活,从而在府内形成一股拥护李信的力量,便于稳固长子的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她不希望李瑁还有馀力,去睡府外的女人,像韦妮儿杨绛这类的,郭淑非常支持,就算云娘也是,毕竟都留在了家里,而不是便宜了外面的贱女人。

    她对杨氏姐妹的排斥,是永远都不会消退的,只是隐藏起来而已。

    「跟你谈点正事,你的父亲已经抵达陇右,正在开赴积石城,」李瑁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顿时让郭淑心弦紧绷。

    她知道西北正在打仗,而父亲被调去支援陇右,本来这几天便一直在忧心这件事,如今骤闻父亲抵达战场,瞬间心起来,道:

    「阿爷擅领兵,定然攻无不克。」

    这种时候,是不会说那种不吉利话的,比如:阿爷不会有事吧?

    因为人们最怕说出口的坏事最终应验,从而认为是自己一语成识,罪在己身李瑁点了点头:「换作从前,郭子仪升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如今,即使是些微末的功劳,他也可以扶云直上,这次我们就等着为他请功吧。」

    从杨玉瑶那里得知李适之会帮忙之后,李瑁几乎可以肯定,一定是出现了什麽事情,才会使得李适之认为当下帮李瑁争取左卫,是合时宜的。

    本来还想着让韦妮儿从高力士夫人吕氏那里探听一下,结果牛贵儿派人给他传话,圣人打了招呼,让李适之找机会推一推。

    李猖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老爹打算扶持自己,压制太子。

    那麽在朔方地区,王忠嗣虽然对圣人绝对忠心,但也总是帮着太子说话,这一点基哥非常不喜欢,虽然他对王忠嗣非常的信任,但是皇帝,不可能完完全全信任一个人。

    那麽在朔方,就非常有必要扶持一个跟太子不对付的人,李瑁的老丈人几乎是不二选择。

    只要在陇右建立功勋,李隆基这边一定会将郭子仪提上来。

    郭淑非常害怕,不敢询问丝毫关于战事的事情,而李瑁也担心会影响到妻子的心情,所以专挑好的来说。

    石堡城被攻破之后,积石城方向的贼军也发起了全面进攻。

    这条线上虽然只有五万人,但那是吐蕃的绝对精锐,来自卫如的赞普亲卫军,重装步兵,由小贵族和平民组成,主帅更是尺带珠丹的儿子琅支都。

    而积石军只有七千人。

    眼下的陇右战事,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石堡城东北方向,已经呈决战之势,陇右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随着李光赶到,西北两大王牌赤水军和临洮军,将作为决战之主力,围绕石堡城,与入境之贼军展开全面厮杀。

    他们必须速战速决,然后抽出手来支援积石城,否则积石再丢,陇右将会陷入完全被动。

    那麽另一块战场,便是积石城了,郭子仪的任务就是协助积石军,拖至石堡城方向的援军抵达,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因为朝廷这边下的是死命令,也就是说,见不到援军,郭子仪不准撤,

    这样的消息,李瑁肯定不敢说给郭淑,否则以郭淑的性子,只怕再也睡不着了。

    「韦光乘做为督军,已经在陇右道紧急招募健儿,听说已经募兵七千人,充入安人军,由臧希液统领,」李瑁继续道:

    「关中这边,军械粮草也正在源源不断供应,吐蕃跟我们是耗不起的。」

    郭淑已经完全听不进这些安慰的话,不过她这个人还是很坚强的,并没有哭哭啼啼乱了阵脚。

    不过她肯定需要丈夫的怀抱,所以主动起身来到李瑁身边,依偎进李瑁怀里「今后入宫,夫君定要来我这里更衣,你答应我,」郭淑小声呢喃道。

    李瑁一愣,脑中飞速旋转之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因为随着妻子入怀,李瑁闻到了郭淑身上特有的味道,这个味道与自己这几日身上的味道不一样。

    「好,我答应你,」

    李瑁点了点头,庆幸妻子拐弯抹角的提醒,这要是让基哥闻到,怕不是要出大问题。

    大唐官制,分为台省官和卿监官两类。

    台省,就是三省和御史台,这属于政务职官。

    卿监,便是内侍省丶秘书省丶殿中省和九寺五监,属于事务职官。

    政务和事务的区别在于,政务是整个皇朝运行的总体框架,而事务是在这个框架中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

    那麽政务,肯定是大于事务的。

    所以我们要清晰的了解,御史台大夫,跟六部尚书,是一个级别,虽然尚书是正三品,大夫是从三品。

    但他们在朝堂,实际上是平起平坐的。

    这就是为什麽,李适之看上的只有左相这个位置,而不是什麽尚书,他的刑部尚书都让给了崔翘,可见人家的目标只有宰相。

    眼下距离上元节还有四天,而上元节,是一年当中,成卫工作最复杂的日子,因为节日三天,太热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都会入京。

    以前吧,洛阳的上元节也极具规模,山东河北那边有条件的大家族,可以去洛阳过节,但是眼下,李林甫为了缩减开支,洛阳的节日庆典非常一般,远不如京师盛大。

    上元节来不了长安观灯,说明你们家条件不行,所以有些家族打肿了脸也要充这个胖子。

    安排成卫工作,就是李林甫的事情了。

    除了北衙四军,南衙十六卫都会分到任务。

    李适之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在兴庆殿说道:

    「左卫为十六卫之首,职权之重,仅次于北衙,济王不理事务,是不是应该换一位大将军全权总理?」

    一听这话,李林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断然拒绝:

    「亲王领卫府大将军,这是惯例,济王无闲,长史嗣鲁王李颖可以代为主持。」

    济王环明明是无权,到了李林甫这里,成了无闲,可见语言是一门艺术啊。

    崔翘也是一脸憎逼,奇怪的看向李适之,你想干嘛啊?虽然济王没什麽牌面,但你明着剥夺人家的挂职,这不是得罪人吗?他招你惹你了?

    「你真能管闲事,卫府大将军的任命,在圣人,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萧灵一点不客气的说道。

    杨慎矜更是笑道:「我倒是很有兴趣知道,李宪台举荐何人?你这是又打算为哪个自己人谋前程啊?」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李适之冷笑道:

    「隋王出嗣,身兼三职,三职事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他是圣人亲子,如今在左卫却屈居嗣鲁王之下,你觉得合适吗?」

    虽然李瑁眼下也是嗣王,但明摆着,人家跟亲王是一个级别的,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的亲王,那麽李颖骑在李瑁头上,肯定是不合适的。

    杨慎矜听到对方竟然是举荐李瑁,顿时一脸异,怎麽回事啊?你想挑拨离间?

    李林甫自然更要多想了,你特麽挖我的墙角是吧?

    萧灵反应极快,立即道:「李宪台怎麽知道右相要举荐隋王出任左卫大将军?你不会是昨夜跑右相府家里偷听墙角了吧?」

    一句话,将李适之这份举荐人情,至少拉走了一半。

    「右相府守卫森严,我哪进得去?日间光明正大走正门,都不让我进,何逞半夜?」李适之道。

    他是暗讽李林甫不让他参加偃月堂议事,

    既然你排斥我们,那我们就另外成立一个小政府,跟你分庭抗礼。

    他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卢奂那帮宰相二代集团,眼下跟他站在一起。

    「今后若是旁人举荐官员,是不是到最后都成了右相举荐?」卢奂淡淡道:

    「右相是想在朝堂行一言之事?」

    陈希烈呵呵道:「国宝郎行污蔑之言,总是说的头头是道,隋王乃圣人亲子,也算举荐吗?皇子成年之后为圣人分忧,本就为分内之事,而隋王已经证明他足以独当一面,右相这叫奏请,不叫举荐,你得分清楚。」

    他是门下省黄门侍郎,牛仙客返家养病,主官之位空悬,他是最惦记的。

    眼下左相的位置,排队顺序依次为李适之丶杜希望丶韦陟丶萧华丶崔琳等等,他的排位并不高,因为他这个政务官,对政务不够专业,他的专业是道学。

    那麽想要排除方难登上这个位置,只有李林甫可以帮他做到,所以陈希烈现在必须对李林甫唯命是从。

    「举荐二字,出自太府杨卿之后,你们谁听到李宪台说了这两个字吗?」韩朝宗也下场助阵。

    大理寺卿张均则是一脸憎逼,怎麽回事?李瑁这是又要往上走了?去年那麽多人搞他,他竟然还能往上爬?

    两派人争论的不可开交,随着李林甫一声乾咳,抬手打断众人斗嘴,朝李隆基道:

    「臣以为隋王出任左卫,是合适的,既不是臣举荐,也不是李适之举荐,而是隋王份所应当,他应该为圣人分忧。」

    李隆基面无表情的扫视一眼殿内群臣后,点了点头:

    「准。」

    随着李隆基金口一开,李瑁的左卫大将军,算是彻底落实了。

    那麽右金吾卫谁来接手,有人建议李瑁兼任,有人另选他人,最后还是李林甫建议,直接让韦昭训给上来了。

    按理说,韦昭训的出身,可以出任这个位置,但他的履历不够,不过李隆基还是同意了。

    因为人家的嫡女,给他的儿子做了孺人,那麽提拔韦昭训,也算是对韦家的一个弥补。

    十六卫,是有轻重之分的,左右卫毫无疑问是最牛逼的,而左右金吾卫,就是巡查京师,因为人数过少,所以这两卫的大将军,其实也不需要过高的履历和威望。

    韦昭训是完全合适的。

    李适之完全不在意李林甫跟他抢这份人情,因为他早就提前告诉李了。

    没想到吧,他跟我现在也有合作,而且是斩除你的左膀右臂。

    州相当于地级市,那麽郡自然也是一样。

    但是郡和郡之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荥阳郡,辖下十一个县,但是柳城郡,户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领一县:柳城县。

    换句话说,这跟一个县,其实也没啥区别,而且人口还不如河南地区一个县的一半。

    因为它是边关嘛,之所以划归为郡,是因为地理形势需要,不能因为人家只有一个县,就划归到其它地方。

    毕竟柳城郡是平卢节度使的大本营,统辖平卢军丶卢龙军丶榆关守捉丶安东都护府等等,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节度使为安禄山兼安东都护,副使为贾循兼任柳城太守,前宰相苏颐的人,

    柳城郡丞,就是高尚了。

    高尚的任命文书,吏部已经发下来了,他准备准备就可以上路了。

    李瑁其实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的属官本来有个富贵的前程,结果杨玉瑶这麽一搞,直接给人搞到边疆了。

    名义上,一郡之丞,实际上,一县之副。

    不过按照官员制度当中的循资格来看,这样的任命也是合适的,难道让高尚去河北或者河南的一个郡担任郡丞吗?不够格啊。

    「府主千万不要这麽想,外放边关磨砺,是我最好的仕途捷径,」高尚并不认为去柳城是什麽苦差事,在属官院与李瑁边饮酒边道:

    「高某出身寒微,能走行政官的路子,已经是天大的机缘,朝廷一直都厚待边疆官吏,届时我只要在任上干出一些成绩,通过吏部大考,自然会被提拔使用,我在那边,也绝不会给您丢人。」

    朝廷看中藩镇地区的官吏,其实还是源自于他们受的罪比较多,这跟后世差不多,疆新和藏西的编制确实是得到优待的。

    而行政官,一直都是仕途当中的香饶饶,因为它的上升途径也必然是行政官,大白话讲,就是县里升市里,市里升省里,省里升京官,然后进入中枢。

    所以高尚眼下的安排,其实要超过颜真卿,因为颜真卿只是裴宽的幕府成员,是个掌书记,并不算是大唐的行政官员,不过人家跟着省级一把手,将来出任县郡一把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颜泉卿做为范阳节度判官,已经属于省一级的行政官,更加厉害。

    李瑁叹息道:「我是不忍不危赴任远方,相隔方里,再见不知何日,不过你放心,我这边会一直记着你的事情。」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李瑁如今就任十六卫之首的左卫大将军,绝对算的上高尚在京师的大靠山。

    有李瑁在,他去了地方没人敢欺负他,将来升官也会比别人更快。

    但是李瑁不会跟安禄山打招呼,让对方照顾照顾高尚,因为安禄山很可能与基哥单独加了微信,两人之间可以私密联系。

    他不用打招呼,是因为高力士已经打了招呼。

    但是高力士否认高尚是朝廷派去的,而是说高尚是隋王举荐的,以免安禄山认为朝廷对他不放心,有意监视他。

    「孝娘的事情,就拜托府主了,」高尚叹息道:

    「不瞒您所,我其实并不喜欢李无伤这个人,但是他对孝娘确实是一片真心,那麽有这些就足够了,比我这个做阿爷的强。」

    说罢,高尚从自己的床底下拖出一个破旧的小木箱,里面是他的身家,没有多少钱,其中大部分还是从李瑁这里领的俸禄。

    穷怕了人喜欢存钱,正如挨过饿的人节约粮食。

    高尚平时节衣缩食,俸禄全都攒下了,重新关上箱子后,高尚道:

    「就算是高某人给孝娘准备的嫁妆吧,府主不要告诉她是我准备的,否则她不会要。」

    李瑁没有拒绝,点头道:

    「那你到柳城的盘资可足够?」

    「有的,」高尚点头道:

    「一路官驿,都是吏部挂帐,国宝郎跟我打过招呼了,他是冲着您的面子。」

    李瑁笑了笑:

    「一路珍重,盼你我主仆早日重逢。」

    高尚站起身,撩起下摆,郑重其事的向李瑁行了一个大礼。

    「高某此生惟府主一人,绝不相负。」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