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62章 陇右道采访处置使

    第162章 陇右道采访处置使

    严丶裴丶卢三人,是李瑁可以知晓国政大事的三条渠道。

    但这三个人也不是什麽都跟你说,严会告诉你这个,裴会告诉你那个,

    反正他们仁,愿意让李瑁知道的东西都不一样。

    这是一种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李瑁需要彰显自己的价值,让三人看到,三人也想彰显自己的能力,让李瑁清楚。

    说白了,都是为今后的各取所需打基础。

    裴耀卿这条线,李瑁肯定是要维持的,崔再过二十年,也达不到裴耀卿的水平,所以倾向于谁,一目了然。

    至于冯用之请李瑁帮忙的原因也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崔的问题,只有杨玉环能解决。

    李瑁劝说杨玉瑶去办这件事,非常容易。

    因为崔在万年县衙被排挤的事情,杨玉瑶是知道的,李瑁只需引导她,秘书少监也是非常不错的职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秘书省三大佬,就是秘书监和两个秘书少监,这个部门的任命,其实比较倾向于文学水平,崔无疑在行政方面有短板,但其博览群书,在文学底蕴上,是具备进入秘书省资格的。

    让他做万年县令,反倒是艰难重重。

    杨玉瑶很容易就被李瑁说动,于是便进宫去跟她的妹妹打招呼。

    接下来的日子,李瑁每天都会与韦妮儿打扑克,他对韦妮儿的第一印象,便觉得对方像极了小百花的李yuniao。

    珠圆玉润,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就是那什么小了点,不过无所谓,

    生过孩子之后会有变化。

    不得不说,韦家每隔几年,族内就会产出一位,一眼就让人觉得只能嫁入皇室的潜力股。

    时间过的很快,七月十五中元节就快到了。

    整个长安都在疯传,圣人会在祭祖的这一天,册封杨玉环。

    这是事实,尚衣局,已经在赶制杨玉环的礼服了,至于是什麽级别的礼服,眼下还没有对外公开。

    很多人都对杨玉环究竟会是什麽名分,而感到好奇,三夫人惠妃丶丽妃丶华妃,应该不要想了,可是看圣人对其宠爱程度,又好像肯定会封个妃。

    只有上层一些人物心里清楚,圣人会在中元节那一天,恢复后宫旧制,

    一举册封贵妃。

    但是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林甫也顾不得他腿脚不好,被家仆抬上步,紧急前往兴庆宫,同时召集一些中枢要员往勤政楼,参与议事。

    因为这则来自西北的消息,他是第一个收到的。

    事关重大,不得不入宫觐见。

    勤政楼,李隆基在看完那封奏报后,缓缓合上,不发一言的看向殿内诸人。

    李林甫脸色凝重道:

    「李楷洛死的太蹊跷了,刚到凉州的第二天,巡视边防从马上摔下来,

    被战马踏死?一辈子征战沙场,能在战马上睡觉的人,怎麽可能从马上摔下来?」

    殿内众人皆是心情沉重,因为只有他们知道,李楷洛的任命,背后的原因是什麽。

    而李隆基在所有人的脸庞上审视,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这里有人泄露消息,以至于盖嘉运警觉,做掉了李楷洛。

    那麽接下来,吴怀实和李光弼,已经不用再去河西了,去了就是送死,

    「年纪大了,若前夜酗酒,也不是没有坠马的可能,」李隆基淡淡道。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件事他不认也得认难道直接发文指责盖嘉运,人是你杀的?

    事情不是这麽办的JPyo

    殿内众人也比较认可圣人的处理方式,牛仙客叹息一声道:

    「臣在河西的部下,这几年来被盖嘉运换了个遍,如今河西的消息,我们只能从盖嘉运口里知道,这个时候,不宜怪罪,应派人接回李楷洛的尸身,安排后事。」

    李隆基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内心震怒非常。

    对付盖嘉运,他只跟眼前殿内的这些官员提过,巡查河北的张利贞,眼下还没有对盖嘉运的那几个下属动手,对方不可能这麽快警觉。

    那麽问题只有一个,在座的这些人里面,有人漏泄消息。

    还是朕大意了,以为盖嘉运在中枢没有根基,没曾想还是布置有人啊。

    这个人是谁,李隆基只会让李林甫暗中去查,不会在这里挑明对众人的怀疑。

    严挺之目下,无疑非常紧张,因为这件事,他对李瑁说了。

    但仔细想想,李瑁不会帮盖嘉运,而且李也绝不是那种乱说话的人十王宅里历练过的,口风紧的要命。

    严挺之思来想去,目光在对面的裴耀卿脸上偷偷一警。

    「好了,事情也没有那麽蹊跷,诸卿也不必妄加揣测,右相留下,你们都退下去吧,」李隆基淡淡道。

    「臣等告退,」众人纷纷退走。

    等人都走后,李隆基一脚踢翻面前的方几,几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给朕查!究竟是谁漏泄。」

    高力士赶忙上前收拾:

    「圣人息怒。」

    李隆基顿时开骂,道:

    「让朕如何息怒?连朕派去的观察使他都敢动,他是不是还想造反啊?

    窃任封疆,目无朝纲,敢跟朕玩这一套?」

    李林甫也赶忙道:

    「越是如此,河西的事情越是需要谨慎,一个处理不好,真要出大问题,李楷洛坠马而死,这事是查不清楚的,以此给盖嘉运定罪,也站不住脚,目前看来,河西已经是铁板一块,要更换盖嘉运,需以雷霆手段。」

    牵扯这种大事,高力士是会掺和的,只听他道:

    「不能任由河西这样下去了,否则会失去控制,老奴奏请派一干臣为采访处置使,巡查河西丶陇右,联络皇甫惟明及王,施以计谋手段,拿下盖嘉运。」

    唐朝的使职官员有很多,除了节度使,其它大多都是临时性质,比如这个采访处置使。

    这个职位名称多变,贞观年间叫安抚使,武则天年间置十道巡查使,李隆基改为采访处置使,名义上,是一道最高行政长官,其权力仅次于行政与军事一体的节度使。

    大唐律,凡设节度使之处,亦兼任采访处置使,也就是说,节度使现在,基本都兼着处置使,掌一道刑名按劾之事,考核吏治,按举州县,一年一替。

    高力士的意思,是直接设置陇右处置使,陇右道涵盖范围极广,包括了陇右丶河西丶安西等地区。

    也就是说,这个职位等于暂时收回盖嘉运和皇甫惟明及安西丶北庭节度使的行政权,将这个人选的行政职权凌驾于四大藩镇之上,方便联合各州主官,采取办法,处置盖嘉运李隆基颇为意动,现在要收拾盖嘉运,只靠朝廷是不可能了,陇右和安西那边必须配合。

    否则狗急跳墙,盖嘉运一旦发起兵变,没有其它藩镇压制牵扯,长安都会遭受威胁。

    李林甫点头赞同道:

    「盖嘉运任职河西不过三年,再怎麽更换自己人,河西终究还是心向朝廷的,但就怕其蛊惑将土,酿成巨灾,所以高将军的建议,臣完全赞成,臣举荐牛仙客,出任陇右道采访处置使。」

    李隆基皱眉道:「他能行吗?他本来就做过河西节度,他如果去,盖嘉运的疑心更大,难免兵行险招,不合适的。」

    「确实不合适,」高力士愁眉苦脸道:

    「这个人选需要好好斟酌啊,要具备绝对的威望,还能够代表圣人,这样一来,盖嘉运就算想乱来,河西将士也未必愿意追随,我们现在要做的,

    是以最小的损失拿下盖嘉运,绝不是要逼其反抗朝廷。」

    李林甫闻言,沉吟半响后,道:

    『河西之地,只有臣与萧嵩曾遥领节度,他年纪大了,去不了,臣担着国事,也去不了,是不是......

    」

    李隆基皱眉道:「是不是什麽?」

    「太子去一趟?」李林甫试探道。

    李隆基顿时变脸:

    「你怎麽不说朕亲自去?这种事情,也需劳驾储君?」

    高力士一愣,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一个人选,但他又觉得,圣人多半不会允许。

    李隆基看出高力士的犹豫,皱眉道:

    「你有什麽想法就说,这是在议事,有什麽顾忌的?右相都敢举荐太子,难道你能比他更离谱?」

    李林甫顿时装出一副汗颜的样子,他是故意推荐太子的,因为他脑中的人选,跟高力士一样。

    高力士缓缓道:

    「此人若去,需使边疆将士知晓,他是带着圣人交付的使命而来,那麽盖嘉运的任何蛊惑手段,都不会让将士们尽信,降低了藩镇儿郎兵变的风险,此人还要具备一定威望,足以震皇甫与王,那麽这个人选,最好是皇室贵胄。」

    李隆基嘴角一抽,迅速转头看向李林甫。

    他已经猜到,这两人心目中的人选,应该是同一人。

    朕的好儿子。

    十八郎已经混到这地步了?这麽重要的任务,高力士和李林甫认为他能完成?

    你还别说,李瑁如果去,那麽任谁都知道,他是可以在藩镇代表朕的,

    皇甫和王也没胆子违抗李瑁的命令。

    如今出嗣,倒也不是不能去,他就是担心十王宅剩下那些人,不服气,

    又搞出什麽么蛾子。

    「太真娘子册封在即,十八郎避避也是好的,」高力士直接说出名字了。

    李隆基眉头紧锁,看向李林甫:

    「你认为呢?」

    李林甫赶忙道:

    「其实汝阳王更合适,但是他已经闲散近十年之久,不理政事,骤予重任,怕是难以适应,圣人的其他侄子,威望又稍嫌不足,眼下吐蕃仍是蠢蠢欲动,河西之事必须尽快解决,迟则生变啊。」

    李隆基犹豫半响后,点了点头:

    「给他派几个得力之人辅佐,务求周全,不可激起动乱。」

    采访处置使,毕竟是临时的,手里拿个旌节,什麽时候卸任,是宫里说了算,派一个宦官拿走旌节,权力也就没了。

    只有专杀和专赏之权,没有调兵权,李隆基也没什麽好不放心的。

    盖,这个姓氏可不是少数民族,人家盖嘉运也不是什麽番将,正宗的汉人,源自于姜姓。

    战国时期有一剑术名家盖聂,大家应该是耳熟的,就是动画片秦时明月里面那个大帅哥。

    没错,人家可不叫盖(gai)嘉运,叫盖(ge)嘉运。

    盖嘉运是河北冀州人士,祖上一直都在做官。

    早在李隆基有想法收拾盖嘉运的时候,就有好多人劝过他不是时候,裴宽就这麽说过。

    但李隆基这个人眼下比较狂妄,顺风顺水这麽多年,他不认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愿。

    这下好了,盖嘉运给他上了一课。

    此举无疑是在找死,但是盖嘉运之所以这麽干,就是想晚点死,他猜到中枢要拿他开刀,李林甫看他不爽,裴耀卿看他也不爽,所以他私下其实一直安排进奏院上奏圣人,弹劾这两个人。

    可惜,河西进奏院常驻在京师的官员季广琛,已经改换门庭,投靠李林甫了,弹劾的奏疏都被李林甫给截胡了。

    盖嘉运那麽多告状的奏疏石沉大海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被排除在国家核心圈之外,被孤立了,与圣人之间的联络通道被截断,随时可能成为待宰之羔羊。

    王捶任命河西观察使的时候,他就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自己绝无扭转局面的可能,这才敷衍奏事,寄希望于圣人能主动派遣使者来河西,与他取得联系。

    日盼夜盼,盼来的李楷洛,竟然是来架空他的。

    盖嘉运心如死灰,这才下手。

    这就是权力的游戏,身在其中,一个不好就是万丈深渊。

    七月十二,李瑁被召入兴庆宫。

    「儿臣不去,」李瑁断然拒绝道。

    首先,这是一个态度,意思是我对权力没有兴趣,再者,我要收拾的是你,不是盖嘉运,不愿离开长安。

    对于李瑁的拒绝,完全在李隆基等人的意料之中,这是什麽差事?

    要命的差事,一个不好,就是跟李楷洛一样的下场,虽然大家认为,盖嘉运不一定有胆子制造亲王之死。

    但这层风险,无疑存在。

    「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李隆基沉声道:

    「这件事办成也就办成了,办不成,后果你也清楚,所以只许成不许败。」

    你倒也说的直白,李瑁直接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皇想要儿臣死,大可一道诏书,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李降基一愣丶拍卓努道「你个混帐东西,谁要让你死了?

    高力士赶忙上前劝说:

    「十八郎不要胡思乱想,圣人让你去,是对你的信任,这个差事,只有圣人至亲才能胜任,其他人去了压不住,朝廷这边都会安排妥当的,你先不要去凉州,先去陇右的鄯州,与皇甫惟明计划周全了,联络好王,再去见盖嘉运..:::

    +

    高力士苦口婆心说了一大通,但李瑁就是不愿意。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我这辈子只想冒一次险,就是在太极宫或者兴庆宫,绝不是在河西。

    要是死在盖嘉运手里,那才真是窝囊。

    「其他嗣王也是可以去的嘛,又不是只有儿臣这一个人选,」李瑁一脸颓败道。

    李隆基都想过去给他一脚,你别跟朕装傻,哪个能比你合适?

    大唐本该最有威望的亲王们,都被圈禁在了一个地方出不来,嗣王们大多也都在长安。

    老李家自从吃了武则天的大亏之后,如今吃喝玩乐个个是一把好手,对外的形象,没几个好的,别提威望了。

    威望都在老一辈身上,比如宁王李宪,信安王李禕。

    但李禕现在的身子骨,出长安都费劲,别说是河西了。

    李瑁就不一样了,他身上有光环啊,圣人嫡子,当年的储君热门人选,

    如今又出嗣了,符合出使条件。

    他要是还在十王宅,李隆基无论如何都不会考虑。

    李林甫也在一旁不停的劝说着,他对李瑁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但主要还是认为,皇子去了藩镇,不至于引起大的动荡,毕竟各大藩镇一开始,都是亲土遥领,将士们在心理上,是完全接受亲土对他们有看绝对的管理权。

    但是李瑁就是不肯点这个头,李隆基也不耐烦,直接将中书侍郎萧华叫进来拟旨,陇右道采访处置使,你不干也得干。

    并赐旌节,也叫使持节。

    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本来是杀不了节度使的,这不是基哥特别授权了吗。

    动画片长安三万里那位程公公手里的龙头铜棍,就是旌节。

    李瑁还有一面大幡,上写天授两个大字,中间是采访丶处置丶安抚六字并排,下面写着纠官邪,奸暴,平讼狱,雪冤抑,巡查陇右,开元二十九年浩。

    这特麽都给我准备好了?

    「朕只给你一天时间,七月十四,务必离开长安,」李隆基说罢,便甩了甩袖子,示意李瑁滚蛋。

    李瑁无奈起身,李林甫笑呵呵起身,两人联袂离开。

    使职,都是临时性的,这个采访处置使,一年到期,人家上面都给写着呢:开元二十九年。

    到了明年,就不管用了。

    类似于后世很多单位,一年一签的合同,眼下的藩镇节度就是这样,他们兼任的处置使,都是每年续签的,乾的不好,就不给续了。

    我不用脑子想,也知道是右相出的主意,不然圣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我,」李瑁脸色难看的与李林甫同行道:

    「你这不是害我吗?真把盖嘉运惹毛了,我这条小命就留在河西了。」

    李林甫笑着摆了摆手:

    隋土多虑了,他有儿个胆子敢对你下手,亲族一个都不要了?李楷洛终究是契丹人,他要是咱们陇西的,盖嘉运都不敢动这个手,河西十一个军镇,有多少都是关中儿郎,盖嘉运一天换十个,他也换不过来,你这一去,

    各镇军将不会什麽都听盖嘉运的,人嘛,还是要设身处地多为自己着想。」

    李瑁叹息一声,接受现实道:

    「圣人说,你会给我安排几个人同行,都有谁?」

    李林甫笑道:「已经都在中书门下候着了,隋王去了就知道了。』

    中书门下的回廊下,眼下坐了六个人,

    这六个人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安排与李同行的。

    飞龙禁军的头领,宦官程元振。

    李楷洛的儿子李光弼。

    左羽林卫长上鲁灵。

    河西进奏院季广琛。

    前河西节度副大使丶临洮军使,迁鄯州都督安忠敬的儿子安重璋。

    御史台监察御史皇甫。

    呵呵..:·..都是一帮可以死的人,李瑁在几人身上打量片刻,便与李林莆先一步迈入中书门下的大堂。

    六个人里面,没有哪个称得上权贵,那麽自然都是些小命不值钱的,李楷洛前车之鉴,家里靠山硬的,没几个愿意干这种差事。

    李林甫和牛仙客总不会让他们的儿子一起去。

    不过六人的安排,也确实合理。

    程元振就不必说了,代表宫里监视李,人家手里说不定都有密旨,李瑁敢乱来,直接拿出密旨就地剥夺持节权。

    李光弼名义上是去接回他爹的户体,实际上还是要接管赤水军。

    鲁灵就是个玩命的,武艺超绝,在宫内的禁军当中,以一当百的存在,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季广琛就复杂了,熟悉河西军政之事,以备李在路上对河西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这个人一开始就是给盖嘉运乾的,方便去了那边,与盖嘉运联系。

    安重璋嘛,正儿八经的地头蛇,祖上世世代代在河西养马,老家就是高昌的,河西军战马的主要来源就是他们家,本来是河西的一名将领,被盖嘉运给撸了,跑长安是想托关系找个事干。

    这下好了,找了个要命的事。

    不过李瑁对这个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安重璋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李抱玉。

    皇甫侏就不说了,皇甫惟明同族,负责做李瑁和皇甫惟明的中间人,

    简单的商议一阵后,李林甫让众人早早回去准备,不准漏泄风声,七月十四追随李瑁,前往河西。

    至于护卫兵马,飞龙禁军出五百人,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太子的人。

    这尼玛又被基哥挑拨了一下,李瑁有时候觉得,他这个爹是不是太闲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