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3章 兵制崩坏

    第93章 兵制崩坏

    李瑁在左卫府应番的时间,是十月份,十一月已经换成勋二府轮值了。

    他这个工作本来就是这样,上一个月,歇四个月,这四个月里,名义上他需要到卫府坐班,主持卫士的日常操练。

    实际上没必要去,因为去了也没人。

    边境藩镇,如今已经盛行募兵制,在关中,叫做长从宿卫。

    开元十年,宰相张说以宿卫之数不给,建议召募强壮,次年,募取京兆丶

    蒲丶同丶歧丶华等州府兵及白丁为长从宿卫,十三年,改名骑,分隶十二卫。

    其实也算是募兵的一种,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和镇守负担。

    南衙明明是十六卫,为什麽这里又是十二卫呢?因为左右监门和左右千牛卫,不领募兵,前者人员固定不流通,专门看大门,后者专掌执御刀宿卫侍从。

    左右千牛卫也是人数最少的,加起来不过两千人。

    李瑁勋一府的那帮人,除了有正式编制的之外,剩下的在下番的时候,都需要将申胃武器马匹上交,然后回家种地去。

    「卫府大营都快荒芜了,我去过几次,让人疹得慌,里面的野草有这麽高,

    」说着,裴迪还给李瑁比划了比划。

    这个人非常有意思,虽然本质上是个文化人,学问很深,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洒脱,言行举止发乎自然,不愧是曲江公培养出来的。

    眼下裴迪已经在李瑁这里上班了,这个人老家的房子盖的非常气派,但是在长安没房子,所以会带着自己身边那八个人,住进王府官署。

    按照人家的话来说,他只是长安的一介过客,河东才是他永久的家。

    李瑁笑道:

    「时代变迁,府兵制已经彻底废弛了,从前盛行之时,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眼下用兵频繁,成期延长,以至避役成风,天下各州已无府兵可交。」

    杜鸿渐点头道: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弊端,但是想要改变,实在太难,边镇军费开支过重,

    朝廷已无馀力在内地募兵,就说这长从宿卫,多招募市并无赖为兵,军纪涣散,

    其战力远不如边镇。」

    府兵制逐渐转变成为募兵制,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其中的弊端也都清楚,但是没办法,扭转不过来。

    边境一直在打仗,打仗就要死人,谁愿意去送死啊?

    以前的府兵制,每年服役两个月就算完事了,现在好了,一旦被徵调,就回不来了。

    背井离乡在边疆玩命,时日久了,都不愿干了,除非你给的钱足够多,以至于朝廷不得不花费大钱,养着那几个边境藩镇。

    正如资治通鉴记载: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中国无武备。

    「等到隋王下一次轮番,您勋一府恐怕还会减员,所以您在接下来的四个月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减员,」裴迪笑道:

    「也就只有这麽点事情了,中原承平,百姓安居,长从宿卫除了应番之则,

    已无备战之可能。」

    当年张说徵募长从宿卫,本来就是有条件的:免除出征丶镇守负担。

    没有这个条件,连这十二万人都徵募不上来。

    武则天时期,府兵制的问题出在土地兼并,如果改善还可以继续维持,但到了李隆基这里,彻底完蛋。

    仗打的太多了。

    李瑁实实在在见过皇城那帮宿卫,看上去人模狗样,尤其是那些千牛备身,

    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花钿绣服,衣绿执象,为贵胄起家之良选。

    其实就是纯粹的绣花枕头。

    李瑁身边的侍卫里,就有一个曾经在陇右服役的老兵,一米六的个子,体重一百四十斤,长的乌漆嘛黑还有点驼背,整个王府就没有人手腕,能瓣过人家的。

    那双手跟铁箍似的,由于常年握刀,两只手已经不能平展,而是呈半月弯曲状。

    这才叫兵。

    「曲江公关于兵制,有何看法?」李瑁询问裴迪道。

    裴迪微笑摇头:

    「无解,我开元朝外患太多,边境武备不可停,空前消耗国力,想要改革,

    需二十年之功,扫平外虏之后,尚需数十年恢复,谈何容易。」

    李瑁笑了笑,关于这个话题,没有再说什麽。

    其实一切的根源说到根上,就是两个字:土地。

    这就是为什麽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自然也就玩不转了。

    「走吧,闲着也是闲着,随我一起到左卫府的大营瞧瞧去,」李瑁缓缓起身,其他人也跟着站起来。

    以前在十王宅的时候,李瑁也有放风的机会,那就是外出狩猎。

    但是他那个放风,有羽林军盯着,很不自在。

    眼下的他,是可以离开长安城的,当然了,也就是周边区域,跑远了基哥会不高兴。

    说到底,李瑁现在还是个因犯左卫府的大营,距离长安很近,就在长安城西十五里的一处山麓脚下,这里是大营,不是折冲府,天下隶属于左卫的折冲府有十二座,分布于各州。

    从前府兵往长安轮番的时候,都需要先来大营领取兵械,然后进入长安。

    现在嘛,兵械全在武库当中。

    偌大的营房,荒草丛生,一派破败之象,勉勉强强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营房深处,那里住着十来个老兵,负责看守着这座当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军府大营。

    「这里荒废多久了?」李瑁驻足于一口水井旁,往下面望了望,朝身边问道留守这里的老兵答道:√「禀中郎将,开元八年,这里便没有再来过府兵了。」

    「都二十年了?」武庆感叹道:

    「修时难,废时易,可惜了。」

    李瑁的身份,留守在这里的老兵都知道了,但也仅限于中郎将,他们不知道李瑁是隋王,因为他们虽然隶属于左卫,但已经不用上番了,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守在这里。

    他们这些人里面最年轻的,今年都五十岁了。

    至于李瑁腰上的紫金鱼袋,他们认不出来,以为是香囊或者玉袋一类的玩意这种现象很正常,级别太低,是没有办法接近高级长官的。

    李瑁望着大营后面开垦的几亩良田,心知是这些留守老兵的口粮地,于是问道:

    「我见水井里面尚有水,大营里像这样的水井,还有多少?」

    「回郎将,只有三口井,都有水,」老兵答道。

    李瑁点了点头。

    这座废弃的大营,说它没用,它是没用,说它有用,却也有大用。

    营房的设计,以防御为主,又夹在山峦之中,进退有路,若是攻打长安,这个地方无疑是个很好的落脚之处。

    安胖子虽然是从长安东边打过来的,但也是用的上的。

    李瑁是不能在外停留太久的,一旁的严衡和王卓已经着急了。

    +

    因为灰前?1

    T

    报备就出来了。

    李瑁自然也要掌握分寸,他和基哥的博弈,就是在这方寸之间,要掌握好度。

    傍晚时分,回到王府的李瑁,见到了李迎月。

    这位人妻今天是自己来的,已经和郭淑在一块聊了一整天,本来无精打采的她,见到李瑁的一瞬间,容光焕发。

    郭淑越来越觉得她不对劲。

    「我今天来可是有正事,阿兄何故如此冷落?」

    李迎月发觉李瑁见到她之后,情绪不高,还冷着个脸,不服气道:

    「正事,真的是正事。」

    郭淑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你都来了一天了,也没跟我说你有要紧正事,怎麽?跟我不能说?

    李瑁呵呵一笑,让人准备晚饭,他中午的时候在大营,只是吃了些乾粮,早就饿了。

    「说吧,什么正事?」李瑁伸开双臂,任由郭湘为他更衣。

    李迎月坐下后,说道:

    「因为帮你的忙,所以这几天我总是回平康坊,昨天阿爷散值早,见到我之后,让我问你一件事情。」

    李瑁皱了皱眉:「什麽事?」

    「一共就五个字,京兆武功县,」李迎月一摊手:

    「阿爷就是个习惯,说话总是云里雾里的。」

    「这叫什麽问题?」郭淑好奇道。

    李瑁则是低头一笑,心知苏震的事情,已经被李林甫看穿了,或者说,是宫内某个大监,泄漏给李林甫的。

    当然了,这也算人家李林甫的能力范畴。

    毕竟李瑁为苏震谋划,是通过曹日升和高力士的日常汇报,影响到李隆基的。

    这种事情知道的人绝对有限,也绝不可能是杨洄泄露的,这小子口风很紧的京兆武功县,听起来是在说地名,实际上是指京兆少尹长安县令和苏震。

    李迎月带着这个问题来,说明苏震出任长安县令的事情,基本上稳了,所以李林甫才有这个问题。

    这不是问题,而是告诉李瑁,你举荐的人,我批准了,你欠我一个人情。

    李迎月盯着李瑁,耐心的等待着,他以为李瑁在猜谜,实际上李瑁在想着怎麽回复。

    人家名义上叫做问题,那麽你就需要一个答覆。

    李林甫希望从自己这里知道什麽答覆呢?

    李瑁忽的一愣。

    卢奂.....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